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要闻 >

廊坊固安:让书画文化助推乡村非遗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24 19:54   来源:未知   人气: 作者:admin

初夏时节,微风徐徐,紫红的桑葚挂满枝头。5月24日上午,河北省长城书画研究会一行二十余人,在会长王仲贤老师的率领下,来到固安县马庄镇桑园小镇宁记茂辰食品加工坊,开展“翰墨飘香 助推宁记非遗发展”书画笔会活动。

 

 

 

大家兴致勃勃走进位于该村村南的一处茂密古桑树园,看到一棵棵桑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一串串黑里透红的桑葚果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果香四溢的桑葚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品尝。

 

 

活动现场,书画家们以笔传情,泼墨传意,一笔一画刚劲有力,一景一物意境悠远,他们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精心创作了多幅主题鲜明、格调高雅的书画作品。一支支饱蘸墨汁的毛笔在宣纸上行云流水、龙飞凤舞,一幅幅作品丹青吐彩、翰墨飘香,现场观众赞不绝口。

 

 

大家聆听着宁记加工坊第四代传人宁永增的介绍。说到驴肉,大多人想到是“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这句天下闻名的俗语,就是由老字号宁家的酱制驴肉而来的。宁记驴肉一代传一代,到现在已有200多的历史,具有肉质细嫩,瘦而不柴,烂而不散,香味四溢的特点。2022年,宁记驴肉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宁记驴肉在原有的“吃法”上不断创新,为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和需要,更是独创了“驴肉吊子”、“老汤驴头肉”等多种新菜品,受到越来越多食客的青睐。

 

 

 

紧接着大家又参观了宁记熏鱼的生产制作车间,整洁的工作环境;井然有序的设施、设备;忙碌而有节奏的身影,这一切使大家摒弃了以前对车间那种凌乱不堪的印象。 宁记熏鱼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道传统美食,传承百年,历史悠久。宁记熏鱼的制作方法非常独特,首先将新鲜的泥鳅清洗干净,然后用盐、糖、酱油等调料腌制,再用果木木屑熏制而成。这种熏制方法不仅可以保持泥鳅的鲜美口感,还能让泥鳅吸收烟熏的香味,使其更加美味可口。宁记熏鱼的口感非常独特,外表金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入口即化,回味无穷。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2024年初,宁记熏鱼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后,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步入村史馆内,大家看到了锈迹斑驳的旧农具,年代感十足的电视机、录音机、缝纫机,发黄的文献照片……。它承载着一个村的历史和文化,里面珍藏的每一种老物件都经历了历史的变迁,饱含了时代的印记也见证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是一个时代感满满的地方。馆内悠久的文化遗存,质朴的乡土风情不仅是留住乡愁的关键精神财富,也是宝贵的乡村发展资源。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保存得非常完整,墙壁上的文字及老照片,记录了杨圈村的历史沿革和村容村貌的变迁,不仅是农耕文明的记忆,更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告别贫困、记住变迁的历史见证。(记录者:张庭怀)

责任编辑:吴迪

上一篇:山西太原:写给留守儿童的一封信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