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最美时光五月天。每当人们休闲步入固安人民广场或是迎宾公园等娱乐场所,经常看到一群中老年男女在表演河北梆子经典剧目。拉板胡的、敲小鼓的、打板的、拉大琴的乐手有板有眼,很有专业水准。一位扮演《大登殿》青衣角色王宝钏的演员步履轻盈,唱腔宛转悠扬,观众围得水泄不通,现场响起阵阵掌声。她,就是原固安县河北梆子俱乐部主任、退休职工杨玉华老师。面前的杨老师热情大方、快言快语不造作,虽已年过七旬仍显年轻靓丽。
杨玉华,女,1949年8月出生,廊坊市固安县人。杨玉华并不是科班出身,少年时曾进入固安河北梆子剧团学员班学艺,迷得如痴如醉,练得废寝忘食,嘴里哼着曲,脑子里全是戏,这就是杨玉华学戏的真实状态。高中毕业后被聘请到城关镇税务所文艺宣传队,后被分配到县商业部门工作直至退休。年轻时的杨玉华凭着对河北梆子戏剧的热爱,入行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有著名琴师李文启的支持与陪伴,让她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进取。
五十多年来,她对河北梆子的表演日臻纯熟,丝毫不亚于专业演员。凭着她姣好的身材和俊美的容颜,老天赏给她一副好嗓子,杨玉华成为了永、固、霸赫赫有名的河北梆子演员。
2005年7月,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由杨玉华为主任的“固安县河北梆子俱乐部”挂牌成立了。自俱乐部组建以来,在杨玉华主任的领导下,全团演职人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辛勤排练,自筹资金购置音响灯光、服装道具、舞台幕布等设备,演出团队阵容整齐,行当齐全,是一支有较强实力的年轻化表演团体。虽然是一个新型的团队,但是从演职人员到剧务设备,都是一支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的队伍。剧团以全新的面貌,精彩的演出服务社会,全团上下团结一致,奋力进取,为弘扬河北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繁荣崛起走出自己的路子,贴近群众、服务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俱乐部由开始时的五六人发展到二三百人的庞大队伍,遍布周边市县。俱乐部不但能演唱河北梆子选段,又能登大雅之堂演出整场《大登殿》《蝴蝶杯》《陈三两》等十余部剧目。
杨玉华为了使俱乐部长久不衰,坚持排练演出,便把自己租赁的服装门脸房腾出奉献给大家排练使用。几年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又特意腾出干净宽敞整体院落供大家演出使用。自俱乐部成立以来,每年的取暖费、电费、电话费等全部开支,都是由杨玉华自己承担。老师们被杨玉华无私奉献的举动所感动,都争着分摊各种花销,却被她婉言谢绝了。杨玉华不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都是自己拉小车楼上楼下带着音响、灯光等演出用具,到人民广场等场所演出。为了增加演出效果,她自掏腰包购置了演出戏装、灯光、音响等设备,俱乐部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演出范围从县城辐射到了大半个固安区域。大韩寨、柳泉、城关、工业区、东湾驻军、武警中队、县光荣院以及邻近的大兴区、容城、白沟、涿州市等地都有他们演出的身影。
为大力弘扬河北梆子传统文化,杨玉华经常组织演员与廊坊市人民广播电台连线演出,通过电波将优美动听的梆子腔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多次参加县、市有关部门举办的戏曲大赛,并获得了荣誉奖项。为了俱乐部的发展壮大,杨玉华慷慨解囊添钱搭物,她的善举受到了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联领导的高度称赞。苦吗?经常有人这么问杨玉华,她则笑着说,苦中也有乐,自己其实很幸运。这是因为,河北梆子之于她,早已是安身立命之本,跟饮食、呼吸一样是生命的一部分。
据悉,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情,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杨玉华与琴师李文启便立刻组织演出团队行动起来,纷纷来到县人民广场等热闹地段做义演活动,把所得收入全部捐赠给地震灾区。通过捐款这种方式,表达了他们为抗震救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展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高度凝聚力和团结意识的升华。
“百教不如一练 百练不如一演。”几十年来,杨玉华主任带领大家从《固安县河北梆子俱乐部》,转为固安县老年大学《河北梆子剧团》,回望几年中的点点滴滴,一路走来,付出、浇灌、收获,日日夜夜,苦乐交织。大家在展示展演的同时,也通过与各兄弟院团的交流、切磋,不断寻找不足、磨砺技艺。俱乐部培养出一大批河北梆子演员,有的自己成立了戏曲组织,有的走入了市级以上专业剧团。2013年9月,杨玉华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才艺,在廊坊市文联、廊坊广播电视台、廊坊市文广新局、廊坊市戏剧家协会举办的首届京津廊“黄金佳杯”戏曲大奖赛中荣获了优秀演唱奖,她凭着自己的德艺双馨成为了廊坊人民广播电台戏曲曲艺频道戏迷联谊会会员、固安县戏曲家协会理事。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促进戏曲传承发展,近年来,杨玉华在琴师李文启的陪伴下,率领演出团队走进校园,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往日书声琅琅校园内,今日琴声悠扬,锣鼓不断。“爱心戏苑”进校园河北梆子专场正在这里隆重举行,浓浓的梆子腔,票友精湛的表演,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绝伦艺术盛宴,近距离感受了戏曲文化的独有魅力。学生们积极踊跃参与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良好风尚。为了让敬老院的每一位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温暖,杨玉华多次带领演出团队走进县光荣院、敬老院,开展“河北梆子走进敬老院 唱响文明新风尚”文艺演出,为老人们带来了关怀和温暖。
演出现场,《大登殿》、《 辕门斩子》等一个个精彩的戏曲选段轮番上演,演员们深厚的唱功和惟妙惟肖的演出赢得场下老人们此起彼伏的掌声。活动备受老人们喜爱,也为平日宁静闲适的养老生活增添了许多欢快喜庆的色彩,更好的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家园。
杨玉华老师倾力而为,执着于戏五十多年,退休后仍沒有放弃对戏曲事业的热爱,他宝刀不老、退而不休,一直活跃在河北梆子戏剧舞台上, 努力为广大群众演好戏、唱好戏。 他为了戏曲事业的发展毫不保留的将艺术悉心地传授给了学生,为弘扬传承河北梆子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祝愿杨玉华老师身体安康,为戏曲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人才。(记录者:张庭怀)
责任编辑:吴迪
|